您当前的位置:名家风采
第3段:潜伏河西 收藏秘籍
时间:2018年11月06日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taijiquan点击:
 

3段:潜伏河西 收藏秘籍

 

接上次说到:第一、二路,基本完成了既定的任务。

第三路的任务就是组织隐蔽蛰伏。其中两大任务:

1.硬件上,组织十八村寨幸存人员隐蔽蛰伏,特别是刘、李及屠村遗孤。潜伏人员,二人或二户一组,秘密分散潜往河西。

2.软件上,武术秘籍和奇门遁甲的保护和传承。必须分散分别掌握,谨防敌人一锅端。

此事由刘虎、刘豹牵头,李家奇门遁甲传人配合。

为什么大家决议这样安排?因为:

1.刘寨的刘仁女儿(刘英儿、刘凤儿),执行了第一路任务,明显是张“单程车票”有去无回。所以,刘义的儿子(刘虎、刘豹),就成了刘寨仅存的“人杰种子”,这也是出于保护刘家后代之考虑。

2.李家配合刘虎、刘豹,主要因奇门遁甲不外传。传承人还需具有“通灵”的特异功能。冥冥之中,刘、李两家多为通婚,便有了“传女不传男”的魔咒。

3.刘寨练的是名门正派武功,刘家与所去隐蔽河西村落,经常切磋武艺,且有亲戚套亲戚关系。相对李家而言,刘虎、刘豹的人脉和情况较熟,便于融入当地、得到当地人民的保护。(李家的“奇门遁甲”本来就不外传,况且,大家都认为是旁门左道、异端邪术,容易引起其他村落的排斥。)



   后话,第三路也种上了第三棵槐树,有关史料又出现了哪些记载哪?

一、迄今为止,刘振棠籍贯的河西街迁入人员,可查的记载有:

要庄——1403年,刘虎、刘豹兄弟二人迁入山东武城西南要庄。此为刘氏定居“要庄”之始。

徐尧――1403年,徐氏迁此后以烧窑为生,故名徐窑,现雅化为徐尧。

高庄--1403年,两户姓高的迁居于此,定名“高庄”。

蔡庄――1403年,有一蔡氏定居,名蔡庄。

冯王庄--1403年,冯王二氏迁此定居,以姓氏 定村名为“冯王庄”。

吕华庄――1403年吕氏迁此居住在某尚书的一片林地,得名吕尚林,后迁民渐多,文化兴旺发达,故改吕尚林为吕化庄。

巩庄――1404年,有一巩氏在此开荒种地,后居民逐渐增多。

叶庄--原有刘氏居民,名刘庄,后刘氏绝户(应是潜遁了)。1403年,叶氏奉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,故改名叶庄。

 

二、迄今为止,奇门遁甲全部绝学,虽然已经失传,但是却分别隐藏在民间。作者知道的有:

1.作者的姥姥苏桂英,具有所谓的“通灵”天赋,成了李家儿媳后,学了奇门遁甲的医道部分,民间称之“七十二幡”,即:把所有疑难杂症,归纳为72种“幡气”,即72种病状。

如:给久治不癒、受了惊吓的小孩“叫魂”。用针扎放血,治“鬼怪伏体”等。

苏桂英出道后,曾是武城当地传奇式人物。1961年,凭着“医术”拿到了北京户口,又成了北京丰台民间传说的专治疑难杂症“神奇老太”。(见图一)

 


    2.李家十三枪(红缨枪术),一直延续至抗日战争,在与鬼子拼刺刀中,发挥了巨大作用。李家十三枪的“红缨枪实体”,也作为“传家宝”,一直传承到“李氏21世”李庆海即作者的姥爷手中。(见图二)

 
    
3.刘家的十三刀(单刀术),一直延续和发展至今。(上图:刘振棠五子刘国强荣获2017年海峡两岸武术交流会“传统太极十三刀”亚军。)

 

 

那么,第三、四路的任务情况如何?请您接着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