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太极拳研究 >>

太极拳为何能治病[2014-05-16]

孙思邈在《千金翼方》中说:"老人所以多疾者,皆由少时春夏凉过多,饮食太冷,故甘鱼脍,生菜,生肉,腥冷物多损于人,宜常断之。"又说:"唯乳酪酥蜜常宜温而食之,此大利于老年。"这些都是从饮食的冷暖上说明了对人一生脾胃的影响。宋代张果在《医说》中还指出,如果饮食中有冷食、热食, "宜先食热,

太极拳推手歌[2014-05-16]

纯阴无阳是软手,纯阳无阴是硬手。一阴九阳根头棍,二阴八阳是散手,三阴七阳犹觉硬,四阴六阳显好手,惟有五阴并五阳,阴阳无偏称妙手。妙手一看一太极,空空迎化归乌有。

太极拳挑战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[2014-05-16]

太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理论研究部的曹一民教授说,太极拳运动在调节精神、增强体质、解除疾病、恢复健康上效果显著,习练者可以此挑战心脏血管病这一威胁人类生命的“头号杀手”。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表明,心脏血管疾病每年夺走1250万人的生命,居各种死亡原因的首位,成为人类生命的“头号杀手

太极拳十大要论[2014-05-16]

陈 鑫第一章 理夫物,散必有统,分必有合,天地间四面八方,纷纷者各有所属,千头万绪,攘攘者自有其源。盖一本可散为万殊,而万殊咸归於一本,拳术之学,亦不外 此公例。夫太极拳者,千变万化,无往非劲,势虽不侔,而劲归於一,夫所谓 一者,自顶至足,内有脏俯筋骨,外有肌肤皮肉,四肢百骸相联而为

太极拳论[2014-05-16]

王宗岳 太极者,无极而生,动静之机,阴阳之母也。动之则分,静之则合。无过不及,随曲就伸。人刚我柔谓之走,我顺人背谓之粘。动急则急应,动缓则缓随。虽变化万端,而理为一贯。由招熟而渐悟懂劲,由懂劲而阶及神明。然非用力日久,不能豁然贯通焉。虚灵顶劲,气沉丹田。不偏不倚,忽隐忽现。左重则

太极拳经谱[2014-05-16]

陈鑫太极两仪,天地阴阳,阖辟动静,柔之与刚。屈伸往来,进退存亡,一开一合,有变有常。虚实兼到,忽见忽藏,健顺参半,引进精详。或收或放,忽弛忽张,错综变化,欲抑先扬。必先有事,勿助勿忘,真积力久,质而弥光。盈虚有象,出入无方,神以知来,智以藏往。宾主分明,中道皇皇,经权互用,补短截

太极拳经典技击歌诀[2014-05-16]

陈王廷太极拳打手歌捧捋挤按需认真,上下相随人难侵。任他巨力来打我,牵动四两拨千斤。引进落空合既出,粘连黏随不丢顶。拳经总歌纵放屈伸人莫知,诸靠缠绕我皆依。劈打推压得进步,搬撂横来也难敌。勾捧逼揽人人晓,闪掠取巧有谁知。佯输诈走谁云败,引诱回冲至胜归。滚栓搭扫灵微妙,横直劈砍奇更奇

太极拳锻炼与饮食[2014-05-16]

太极拳锻炼与饮食控制疗法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? 可以这么说,在肥胖症的治疗措施中,饮食控制疗法是第一位的,太极拳锻炼是饮食疗法的辅助手段,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。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,对于每一个正常人来说,单纯进行太极拳锻炼(即使运动量很大),而不去控制饮食是很难让自

太极拳的粘黏连随[2014-05-16]

太极拳技法的设计依据为敌强我弱,出发点在于以弱胜强。因而只能智取,不可力抵。又要以“听劲”和知人为前提条件,动必有据,有理有节,切忌妄动、盲动。故《太极拳论》首先提出“无过不及”的要求。即强调技法、劲法的运用,分寸火侯必须恰当准确,不丢(失误)不顶(力抵)。战略性技法原则谓之“舍

太极拳的粘黏连随[2014-05-16]

太极拳技法的依据为敌强我弱,出发点在于以弱胜强。因而只能智取,不可力抵。又要以“听劲”和知人为前提条件,动必有据,有理有节,切忌妄动、盲动。故《太极拳论》首先提出“无过不及”的要求。即强调技法、劲法的运用,分寸火侯必须恰当准确,不丢(失误)不顶(力抵)。战略性技法原则谓之“舍己从

共 20 篇 页次: 2/2页 10 篇/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